返回
0
分享
拉黑
举报
粽香四溢,端午安康
忆读官方

端午佳节,粽香悠悠,粽叶青青,艾草袅袅。在这个古老而充满韵味的节日里,让我们一同探寻它的深厚底蕴,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。


端午溯源,千年传承

端午节,作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,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,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。它最初源于上古先民以龙舟竞渡形式祭祀龙祖的节日,承载着古老的星象文化和深邃的人文哲学内涵。随着岁月的流转,在传承发展中,端午节杂糅了多种民俗,逐渐形成了如今集拜神祭祖、祈福辟邪、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。据晋代周处的《风土记》记载,“端午” 二字最早出现,其中 “端” 字有 “初始” 之意,“端五” 即 “初五”,又因按照历法五月为 “午” 月,“端五” 便渐渐演变成了 “端午”。此外,端午节还有端阳节、龙舟节、重午节、天中节等二十多个别称 ,每一个别称都蕴含着独特的文化寓意 。

关于端午节的起源,说法众多,其中纪念屈原之说影响最为深远。战国时期,楚国诗人屈原,心怀爱国之志,却遭奸佞排挤,被楚怀王流放。当楚国郢都被秦军攻破后,屈原悲愤交加,于农历五月初五抱石投汨罗江自尽。百姓们听闻后,纷纷划船捞救,为了不让江中的鱼虾啃食屈原的遗体,还将饭团、鸡蛋等食物投入江中。此后,每年的这一天,人们都会以赛龙舟、吃粽子等方式来纪念屈原,这些习俗也逐渐成为了端午节的重要标志 。除了纪念屈原,还有迎涛神说(伍子胥含冤死后化为涛神)、恶日说、龙的节日说(即祭祀龙图腾说)、夏至说等多种起源说法,它们共同丰富了端午节的文化内涵 。


民俗荟萃,多彩端午


龙舟竞渡,百舸争流

赛龙舟无疑是端午节最具代表性的活动之一。那一艘艘龙舟,宛如蛟龙出海,在江河中劈波斩浪,奋勇向前。龙舟上的健儿们,齐心协力,喊着整齐的号子,挥动船桨,水花四溅。岸边的观众们也热情高涨,呐喊声、助威声此起彼伏,场面十分壮观。赛龙舟不仅是一种体育竞技活动,更体现了人们团结协作、奋勇拼搏的精神 。

相传龙舟竞渡最初是为了捞救投汨罗江而死的屈原,后来逐渐演变成了一项盛大的民俗活动 。如今,在广东、福建、湖南等地,赛龙舟活动尤为盛行。不同地区的龙舟竞渡各具特色,比如广东的龙舟赛规模宏大,参赛队伍众多;福建的龙舟则装饰精美,富有地域文化特色 。

粽香四溢,品味传承

粽子,作为端午节的标志性美食,种类繁多,口味丰富。从外形上看,有三角粽、四角粽、枕头粽等;从馅料上区分,有红枣粽、豆沙粽、肉粽、蛋黄粽等。每一口粽子,都包裹着糯米的香甜和馅料的鲜美,让人回味无穷 。

粽子的制作过程也充满了仪式感。首先要准备好粽叶、糯米、馅料等材料,将粽叶洗净,浸泡糯米,调配馅料。然后把粽叶折成漏斗状,放入适量的糯米和馅料,再用糯米填满,最后用粽叶将其包裹起来,用绳子扎紧。将包好的粽子放入锅中煮熟,那浓郁的粽香便会弥漫整个屋子 。在北方,红枣粽较为常见,香甜的红枣与软糯的糯米相得益彰;而在南方,肉粽备受青睐,咸香的五花肉融入糯米中,口感醇厚 。


艾草菖蒲,辟邪祈福

在端午节,人们还有挂艾草和菖蒲的习俗。艾草和菖蒲具有特殊的香气,据说可以驱虫辟邪,保佑家人平安健康 。清晨,人们会早早地去采摘新鲜的艾草和菖蒲,将它们挂在门口或窗户上,为家中增添一份节日的氛围 。在一些地区,人们还会用艾草和菖蒲煮水洗澡,认为这样可以去除身上的邪气,预防疾病 。


佩香囊,寄情表意

香囊,也是端午节的传统饰品之一。它通常用彩色的丝线编织而成,里面填充着艾叶、雄黄、香料等物,散发着淡淡的香气 。香囊的形状各异,有圆形、方形、心形等,上面还绣有各种精美的图案,如花鸟、鱼虫、生肖等,寓意着吉祥如意 。佩戴香囊不仅可以驱虫辟邪,还具有装饰作用,同时也是人们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 。在古代,男女之间常常会互赠香囊,以表达爱慕之情 。


南北有别,地域风情


饮食差异

除了粽子口味上的南北差异,在端午节的饮食方面还有其他不同。南方有吃 “五黄” 的习俗,即黄鱼、黄瓜、咸鸭蛋、黄豆瓣包的粽子、雄黄酒。据说吃 “五黄” 可以辟邪驱瘟,保佑平安 。而在北方,一些地区则有吃五毒饼的习惯。五毒饼是一种圆形的糕点,上面印有蝎子、蜈蚣、毒蛇、壁虎、蟾蜍等 “五毒” 图案,寓意着以毒攻毒,消灾避祸 。


习俗特色

在南方的一些水乡地区,除了赛龙舟,还会举行 “躲端午” 的习俗。出嫁的女儿要回娘家躲避端午,娘家会准备丰盛的饭菜招待女儿女婿 。而在北方,有的地方会举行 “踏柳” 活动,人们在端午这天结伴到郊外踏青,欣赏自然风光,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。在河北,人们会在端午节早晨将用彩色丝线编织的 “长命缕” 系在孩子的手腕、脚腕和脖子上,寓意着长命百岁 。在江西吉安永丰县,端午节有制作箬饼的传统,箬饼又称箬叶米饼,是一种独具特色的粽子变种,香甜软糯,带有箬叶的清香 。


文化传承,时代新篇

如今,端午节不仅在中国各地热闹非凡,还逐渐走向世界,受到了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区人民的喜爱 。2006 年 5 月,国务院将端午节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;2009 年 9 月,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将其列入《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》,端午节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。这不仅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高度认可,也为端午节的传承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。

在现代社会,我们应当更加重视端午节等传统节日的传承与弘扬。通过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,让更多的人了解端午节的历史文化内涵,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。同时,我们也可以在传统习俗的基础上进行创新,让端午节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,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。

在这个粽香四溢的端午佳节,让我们一同品味传统美食,参与民俗活动,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,共同祝愿生活如糯米般甜蜜,如龙舟般奋勇向前,端午安康!


免责声明:本文来自部分自媒体或者个人作者,不代表忆读网的观点和立场。
发表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
发表

评论列表(0条)

快来留下您的看法~